官方微信:搜索公众号“郑州市建筑业协会”

城科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城科研究

大郑州都市区发展战略研究(第一部分)

来源:admin发布时间:2017/7/21 17:46:47点击次数: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郑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郑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郑州市社科联(院)和郑州市城市科学研究会具体承办的城市发展论坛于2010年9月16日至18日在郑州举行。该论坛深入交流和探讨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和低碳目标环境下的城市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促进国内外城市发展的交流与合作,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国内顶级专家学者王伟光、潘家华、陈为邦、陈栋生、牛凤瑞、李成勋、毛汉英、陈淮、张军扩、顾朝林、李国平等对郑州在中部地区的地位和应发挥的作用给予了独到地阐述,形成了重要成果《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大郑州都市区发展战略研究》。该成果共分四部分,本期开始,就该成果进行连载:

 

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

——大郑州都市区发展战略研究

(第一部分)

在本世纪下一个10年推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关键时期,河南省委、省政府顺应全国区域发展的战略部署,充分考虑国家对河南的定位和要求,依托中原城市群,谋划以河南省为主体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大战略,提出在保障农业和国家粮食安全前提下,立足城乡统筹,努力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支撑中部崛起、服务全国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有助于发挥其战略腹地效应,以郑州为中心、以京广—陇海为骨架、以中原城市群为依托,构筑支撑中部地区崛起、连通周围各大重要经济板块的战略支点,完善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助于通过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探索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产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道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破解“三农”难题等做出更大贡献。

郑州作为将中原经济区组织联系起来的中心城市,以郑州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大郑州都市区是中原经济区的发展龙头和核心区域。本课题针对中原经济区的这一核心区域——大郑州都市区(由郑州中心城区、近郊组团以及周边的卫星城所构成)进行研究,研究范围以郑州市域行政辖区为主,包括郑州市区以及周边市县“六区五市一县”所辖范围,总面积7446平方公里,总人口752万人,同时也涉及开封等相邻地市的部分区域,如开封市区、新乡市平原新区、焦作市焦作新区等。

加快建设大郑州都市区,使其成为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和中原经济区的组织核心,是构建中原经济区的重要任务。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大郑州都市区发展战略的研究,对接和落实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构想,进一步促进大郑州都市区更好更快发展,增强大郑州都市区的核心凝聚力、竞争力和影响力,使大郑州都市区成为凝聚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区域、促进中部崛起的领头羊和辐射带动中西部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一、大郑州都市区的发展基础与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郑州市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当前,郑州正处于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的战略转型期,向着城乡一体的现代化大都市区迈进。在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背景下,大郑州都市区具有在高起点上加快发展的优势和机遇。

(一)大郑州都市区的区域优势

从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越的交通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经济基础等多方面的区域优势来看,大郑州都市区具有实现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基础和巨大潜力。

区域地位突出。郑州市地处中原腹地,地理位置居中,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从全国层面上看,郑州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誉,它位于东、西部地区之间,处在陇海经济带和京广经济带的交汇点上,具有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区域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古有“雄峙中枢,控御险要”、“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在中原经济区中,郑州市也处于相对居中的地理位置,为其在中原经济区中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提供了有利的空间区位条件。

交通条件优越。郑州处于我国交通大十字的中心位置,综合交通网络发达,是中国铁路、公路、航空、通信兼具的重要综合性交通通讯枢纽。四面辐射的各种交通通达条件,构成了郑州经济发展最具竞争力的优势,有利于吸引全国东西南北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经济要素在此汇集和扩散,使郑州的经济影响不仅覆盖河南省,而且还能辐射陕西的渭南、山西的运城和晋城、河北的邢台和邯郸、山东的菏泽和聊城、安徽的平阳等地区。

文化底蕴深厚。郑州所在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和华夏文明的摇篮,孕育了中华民族极其光辉灿烂的文化。郑州的城市历史源远流长,自商朝亳都已有3600多年的历史,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悠久的历史给郑州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境内既遗存有世界文化遗产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我国最早的天文建筑周公测景台和元代观星台、中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嵩阳书院等众多文物古迹、文化遗址,还传承着孕育华夏文明的黄河文化、海内外华人寻根祭祖的黄帝文化、国际知名的嵩山文化和悠久的商都文化。深厚的文化积淀将成为区域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资源禀赋优良。郑州自然资源丰富,土地、水、能源、矿产等资源组合条件好,自然资源的约束相对较小,具备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的优良条件。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煤炭、铝土矿、天然油石矿和耐火粘土等资源优势突出。郑州还有北方大城市所少有的水资源条件,境内有大小河流35条,其中黄河流经郑州段150公里,并有在此经过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同时,郑州的能源保障条件好,除自身丰富的煤炭资源外,西气东输管线、抚顺-郑州和兰州—郑州—长沙成品油管道等穿境而过,还紧邻中原油田、豫西火电基地和山西煤炭基地。

经济基础较好。郑州农业基础良好,工业门类比较齐全,拥有较强的制造业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已形成具有全国影响的产业竞争优势;同时商贸发达,是国务院确定的3个商贸中心试点城市之一。自2003年以来,郑州市地区生产总值接连跨上三个千亿元台阶,至2009年已达3300亿元,位居省会城市的第9位。郑州已跻身于全国综合投资环境较优的城市之列,具有加快发展的良好经济基础。

人力资源优势。河南省是我国人口最多的省份,劳动力资源丰富,大郑州都市区发展所需劳动力成本较低、供应充足。更重要的是,郑州具有较好的科技教育基础,科研院所门类齐全,高等教育资源集聚,有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538个,普通本专科学校42所;全市人才优势相对突出,人口平均素质较高,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3万人,在校学生60余万人。这些都为大郑州都市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力资源和智力与人才保障。

(二)大郑州都市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新的历史条件下,大郑州都市区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国家促进中部崛起规划中,中原城市群被确定为中部地区发展的重点区域之一,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为主线的中原经济区也有望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为推动大郑州都市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政策环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际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产业转移的步伐不断加快,这为大郑州都市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发展动力;我国仍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不断深入,以及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加快实施,将使中国在未来10-20年仍有望保持较快发展的势头,这为大郑州都市区的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经济环境。

同时,与国内经济转型、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交织在一起,大郑州都市区加快发展也面临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区内各城市发展定位和分工不够合理,区域整体优势尚未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经济实力较弱,缺乏强有力的辐射带动能力,周边县市各自发展,区域竞争力不强;产业层次不高,资源性加工业比重大,高端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产业发展水平有待提升;科技水平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对外开放程度较低,促进要素合理流动的制度环境和市场体系有待健全;基础设施尚需进一步配套完善,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公共服务水平较低,与人民生活需求还有较大差距;行政管理、社会管理体制等方面改革还不到位,改革攻坚的任务仍然繁重。

新的发展形势,既对大郑州都市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又为大郑州都市区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和条件。郑州市应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抓住有利条件、有利时机,深刻把握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站在更高的起点,以更高的要求,加快推进大都市区的发展。

(三)加快大郑州都市区发展的战略意义

大郑州都市区作为中原城市群和河南省的核心区域,其发展对河南省、中原经济区的发展乃至中部地区的崛起,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和中原经济区发展构想的提出,也对郑州市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

加快大郑州都市区发展,是完善国家区域发展格局的战略要求。郑州位于全国经济的地理腹地,是中国东西南北中各地相互联系的重要内陆联结点,是沟通、促进全国各经济区交流、联合的中枢之地。加快建设大郑州都市区,使其成为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对于带动中原经济区发展、支撑中部地区崛起、加强东西部经济联系具有重要作用。“中部崛起看中原,中原崛起看郑州”,大郑州都市区的发展有助于完善全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格局。一方面,作为中部崛起的战略高地,加快大郑州都市区发展,有利于发挥其核心作用,扩散其经济影响,带动河南及中部地区发展。另一方面,作为沟通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经济联系的战略节点,加快大郑州都市区发展,有利于发挥其区位交通优势,加强国内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推动东西南北经济的优势互补和互惠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加快大郑州都市区发展,是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现实选择。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主导和决定作用。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大郑州都市区的影响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水平和一体化程度,以及在全国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与国内其它经济区相比,郑州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城市,经济规模和实力较弱,辐射带动中原地区整体发展的能力不足,导致目前中原地区作为经济区来看,内部经济联系较为松散,缺乏经济区应有的区域凝聚力,这也造成了中原经济区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力不够突出。郑州要真正担负起组织和引领中原经济区发展的“龙头”作用,就必须发挥中心城市经济、信息、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的作用,以新的举措加快整合周边县市发展,通过合理的分工协作形成功能互补的一体化大都市区,壮大经济规模和实力。依靠大郑州都市区的区域整合和辐射带动能力,把中原地区凝聚成为一个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经济区域。

加快大郑州都市区发展,是推进中原城市群发展的首要任务。以郑州中心城区为核心、包括五市一县以及周边地区在内的大郑州都市区,构成了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区域。按照中原城市群的空间规划构想,在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圈层结构中,郑州都市区和开封都市区组成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圈层,外围的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等城市构成中原城市群的紧密联系圈。其中,大郑州都市区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圈层的主体部分,是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增长极,它的发展对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壮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所确定的六大战略任务中,首要任务就是“做大做强做优郑州,强化郑州中心城市地位”,提出“加快建设大郑州,努力构建以中心城区为主体,近郊组团为支撑,卫星城为拱卫,重点小城镇为节点的组合有序、优势互补、整体协调的现代化城市发展格局”。

加快大郑州都市区发展,是顺应特大城市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郑州中心城区经过多年的建设,也出现了一些大城市发展所普遍遇到的问题,如城区人口过密、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发展空间受限、生态环境质量不高等问题。世界许多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多中心的大都市区的培育和发展,是克服大城市发展弊端的有效途径。推进大郑州都市区的发展,可以克服单个大城市自身发展的局限,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完善区域城镇体系,促进大城市的健康发展。郑州周边县市经济实力较强,产业发展各有特点,通过大都市区的整合发展,有助于发挥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比较优势,引导各类城市和城市功能区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合理定位城市功能,错位发展、特色发展,使区内不同职能的城市构成一个具有强大综合功能的有机整体,实现区内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

(未完待续)

企业风采项目展示

扫码关注我们

郑州市建筑业协会 联系电话:0371-68976903

联系地址:郑州市商都路与心怡路交叉口正岩大厦1809 室

网址:http://www.zzsjzyxh.com/

Email:zzsjx2014@126.com

2021 版权所有:郑州市建筑业协会 备案号:豫ICP备2021014843号-1 互动交流 登记证书

关闭广告